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怀疑→尝试→信任 “免陪照护”服务惠及更多家庭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 : 2024-11-14 18:06

  央视网消息:近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文件新增“免陪照护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免陪照护”提供的是什么样的照护?我们走近就医患者看看他们的体验。

  11月上旬,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病房,80岁的柯奶奶正在护士和护理员的陪同下,进行下肢的康复训练。训练还没结束,她的四儿子就打电话进来了。

  柯奶奶身边的这位护理员叫燕维兰,和传统的护工不同,她是医院通过第三方机构聘用,以“无陪护照护”的方式进入病房、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员”。他们不仅能提供穿衣、洗漱、如厕、喂食等生活照护,还能提供如翻身、拍背、康复等专业护理。入院一星期以来,柯奶奶觉得护理员照护得很好,所以她让子女不用经常来看望她。除了提供生活照护和专业照护,护理员的工作还包括专为患者预约检查并全程陪同检查,也就是“陪检员”或“带检员”。

 

质量控制与培训体系 护理员服务有保障

  所谓“无陪护”“免陪护”,是指免去以往家属陪护或自聘护工的方式,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提供患者住院期间的照料服务。到底怎么陪、怎么护,服务质量如何保证,成为家属最关心的问题。

 

  今年5月中旬,82岁的施爷爷由于心梗住进了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心内科病房。一天夜里,施爷爷突然抽搐失去意识,情况危急,还好当时护理员就在身旁,第一时间呼叫医护人员急救。因为护理员的及时发现,最大程度缩短了抢救时间,他很快就恢复了。

 

  从怀疑到尝试再到信任,记者看到免陪护照护正在一点一点被患者和其家属所接纳。近年来,这种由医院主导、第三方机构参与的“无陪护”、“免陪护”的尝试在福建、湖南、浙江等地逐渐铺开,护理人员按床位数统一配备,每个护理员负责的患者在5—10人不等,费用由医院统一收取后和第三方公司结算。

 

  医院建立质量控制和培训体系,由院方护理部和第三方公司共同对护理员进行培训考核,公司再按照考核结果给护理员按月发放工资和绩效。翻开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这本护理员管理手册记者看到,护理部对护理员实行了严格的打分制度。

 

 

家属费用支出减少 护理员身份认同增强

  数据显示,在我国提供一对一服务的护工价格普遍在每天200多元至300多元不等,而“无陪护”病房一对多的收费价格平均在一天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之间。虽然相较护工,“无陪护”护理员的价格下降了不少,但护理员“一对多”的服务质量能和护工“一对一”的相比吗?对此,护理员燕维兰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工作前20年,燕维兰一直干护工,8年前自愿转成了“无陪护”护理员。在她看来,护理的质量如何并不在于服务时长,而在于工作效率。

 

  燕维兰告诉记者,现在每周休息一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三班倒,相比护工24小时连轴转,身心可以得到放松,再加上公司还给上“五险一金”,不但身份认同感强了,也有集体荣誉感了。

 

医院承担更大责任 畅通人才输送渠道

  尽管相较于家属陪护和护工陪护,“无陪护”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记者在多地试点医院走访中发现,“无陪护”模式想要全面铺开并不容易。过去,护工大多和家属直接结算,出了纠纷找护工所在的公司索赔,而“无陪护”病房的开展则意味着医院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护理人才的缺口,也是制约“无陪护”照护模式全面铺开的制约因素之一。从福建省2021年启动培训持证上岗等项目后,到2023年底,只有5331名护理员获得了培训合格证书。这样的持证队伍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全省132个“无陪护”试点病区的人才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各方能够从根源上打通年轻人的职业上升通道,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就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护理员队伍中来。同时,目前的短期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还不足以支撑临床需求,还需要院校进行更为长期的培养。

 

优质照护:让患者安心让家属放心 

  根据政策,现阶段“免陪照护服务暂不纳入医保”。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在尚不能纳入医保的现状下,可以考虑将免陪照护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等商业保险中,从而使患者在享受到优质照护服务的同时,家庭支出得到有效降低。“免陪照护”的出发点是让患者安心、让家属放心,重点是优质照护。随着这项服务的持续探索和完善,将惠及更多家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