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1800多年前,福建出了一位神医,影响至今…

来源:中医药管理处 发布时间 : 2023-09-18 17:27

东汉末年,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注:建安(196年-220年)是曹丕代汉称帝前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建安三神医石雕。图片来源:常来长乐

相比于张仲景和华佗,董奉没有留下传人或著作,因而名声稍逊,可他身后的杏林,像一束穿越历史长河的暖光,为后世医界永远追念。今天就一起聊聊神医董奉的故事。

乱世仁医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可这样的时代对平民却很残酷。

东汉末年,皇室衰微,群雄并起,民不聊生。据《资治通鉴》记载,“中平(东汉年号,184年-189年)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pú luǒ,指蚌、蛤一类),民多相食,州里萧条。”

公元196年,孙策(孙坚长子,孙权长兄)兴兵会稽(郡治在今浙江绍兴),东汉命官、会稽太守王朗战败,沿海路逃到东冶(今福州)。孙策的军队随即追来,诸侯争霸的硝烟开始弥漫在八闽大地的上空。

东冶正是董奉的家乡,确切地说,他出生在侯官县董墘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青山村)。目睹家乡战事的惨烈,或是出于避难的需要,或是出于采更多草药、救更多人的渴望,董奉开始游历四方。乱世交通受阻,可他有医术傍身,竟然来去从容。

 

董奉塑像。段玲摄(福建共青团使用)

“医仙”事迹

在交州(在东汉十三州中位于最南),董奉成功救活了交趾郡太守士燮。

据东晋葛洪记载,董奉被请来时,士燮因毒病已在生死边缘挣扎了三天。董奉到后,往已无生气的士燮口中喂了三粒药丸,让旁人捧起士燮脑袋轻摇以便让药落下去。接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服药后片刻,士燮眼皮和手足便能活动,气色逐渐恢复,半日后能坐起,病竟这样好了。

士燮和兄弟“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当时贵重,震服百蛮”,为报答救命之恩,在院中专门为董奉盖了一栋楼,一日三宴,拿出了承包董奉后半生饭票的架势。可董奉志不在此,休整一段时间后,便又踏上行医之路。

据《三国志》记载,在董奉的救治下度过此劫的士燮,此后活到九十岁才寿终正寝。

四十多岁时,董奉在家乡侯官一座山中采药制丹、行医救人。当地百姓为感董奉恩德,将此山命名为“董奉山”。现董奉山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山上至今留有“汉董奉炼丹处”古迹,山下则建有“杏林始祖董奉草堂”。

 

董奉山。图片来源:常来长乐

 

董奉草堂。图片来源:掌上长乐(印象长乐使用)

杏林春暖千古传

后来,董奉游历到庐山,受这里丰富的草药资源吸引,便居住下来。为体谅平民疾苦,董奉“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

如此十余年后,山头的十万余株杏树便郁然成林。春日融融,杏花微雨;盛夏时节,杏实累累,除去果肉,杏仁亦可入药。董奉在丰收时节的杏林内建起了谷仓,告诉旁人,“欲买杏者,不须来报,径自取之。得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意为:想买一罐杏,只需将一罐谷子倒入董奉仓内即可自行摘取。)

后来,董奉用谷仓内的粮食“赈救贫穷,供给行旅(指过路人)”,仁厚的美名越传越广。

葛洪,东晋医药学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曾为屠呦呦研制青蒿素以灵感。葛洪出生时正值董奉晚年或新逝,顺理成章成为董奉早期铁杆粉丝,写成记述董奉的文章层次井然,是后世了解董奉最主要的文献依据。“杏林春暖”典故正出自葛洪笔下。

后来,“杏林”成为医者仁心的代名词,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书以“杏林医案”为傲,医术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

董奉身后,杏林文化应运而生,源远流长。

(来源:观八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