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采蘑菇的小姑娘,路边的毒蘑菇你不要采!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 2017-08-28 16:22
    今年全国各地雨季较长,雨量大,如遇高温天气,蘑菇容易大量生长,蘑菇中毒风险较高,民众需引起重视!

  一、我国蘑菇中毒事件特点

  (一)蘑菇中毒多发于夏秋季

  毒蘑菇中毒每年各月都有发生,但具有明显季节性。6—9月是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充足,各类野生蘑菇遍地生长,加之公众的外出、野外踏青频率增加和人们对于野生蘑菇美味的推崇等因素的叠加,而公众又严重缺乏对有毒蘑菇的辨别知识和能力,误采误食毒蘑菇的几率明显增加。

  (二)多为家庭聚集中毒,发病急,病死率高

  在2004-2014年这十年全国蘑菇中毒事件报告中,蘑菇中毒发生576起,3701人中毒,死亡786人,死亡率为21.24%。在一些蘑菇中毒事件中,几乎一家人全部中毒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三)蘑菇中毒事件多发生于南方农村地区。

  毒蘑菇一般长在山林,当地老百姓一般是采集、消费和售卖野生蘑菇的主力军。依据所谓的经验摘采野生蘑菇,造成毒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学生是蘑菇中毒的主要发病人群,其次为儿童、民工、单位职员。

  二、我国常见的剧毒蘑菇种类

  我国常见的剧毒蘑菇种类,如图:

   

  (A:灰花纹鹅膏; B:致命鹅膏;C:黄盖鹅膏白色变种;D:拟灰花纹鹅膏;E:淡红鹅膏;F:裂皮鹅膏)


           

(亚稀褶红菇)


    近年来,横纹肌溶解型的亚稀褶红菇中毒事件逐渐增多,应该引起重视,剧毒,发病急,病死率高,近年来在湖南、湖北、浙江、贵州、云南频频发生中毒事件,病死率高达51%。

  该菌与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其它种类如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极为相似,老百姓都称为火炭菌,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但亚稀褶红菇菌褶、菌肉和菌柄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

  三、怎样避免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并不是我们之前以为的颜色鲜艳的蘑菇就有毒,容易出现误食事件的毒蘑菇通常长得很像平时可以吃到的无毒蘑菇,有些甚至凭外形无法分辨!甚至经常采食蘑菇的“老手”都会看走眼。因此,对于一位平时对毒蘑菇分辨没有经验的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千万不要随意采食不明品种野生蘑菇,也不要购买非正规渠道得来的野生蘑菇为好。

  四毒蘑菇中毒的临床救治与应急处置 

  若不慎误采误食毒蘑菇而出现呕吐、腹泻中毒症状, 患者应主动及时告诉医生曾经吃过野生蘑菇,首诊医生也应询问患者饮食情况。如果确实吃过野生蘑菇,应第一时间按照毒蘑菇食物中毒来处理,避免简单按照一般的胃肠炎症状处理,造成耽误最佳治疗期。

  为了便于患者的抢救,家属或者专业人员应该对剩余的蘑菇清楚地照相,留下毒蘑菇的正面和反面照片,以便第一时间传递给有关专家,方便快速进行毒蘑菇的形态学鉴定,确定种属。医院应及时收集患者的呕吐物、血尿等体液,尽快委托具有检验能力的机构进行毒素的测定,掌握患者体内的毒素水平,便于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可请家属或者康复后的患者带路,去现场采样,以便找到更多的毒蘑菇,方便科学研究。(摘自: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