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2020年第7期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 2020-07-22 18:25

改革疾控机构体系,构建医防融合机制

  三明市深化医改工作进入“以健康为中心”的第三阶段,针对卫生健康重治轻防、预防为主措施不到位、医防“两张皮”等问题,2019年12月,市政府印发了《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改革方案(试行)》(明政办〔2019〕53号),并选取梅列、三元两区,永安市、沙县和明溪县为试点开展疾控机构改革。重点通过建立医防融合机制,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并以购买服务方式,拓宽收入来源,做大疾控系统绩效资金增量,改革绩效薪酬制度,激活内生动力。其主要做法:

  一、创新绩效薪酬制度。允许疾病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通过建立医防协同,政府购买服务和对外提供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得合理绩效增量收入,主要途径有:一是完成与政府部门签订的服务任务。推进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深度合作,通过明确责任清单、签订服务协议等形式,建立工作衔接联动、服务整合连续、人员柔性流动等机制,落实防治结合,为公众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疾病防治服务。同时,每年从市区健康促进经费中提取不少于500万元、200万元作为市疾控中心(含两区疾控中心)与市第一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开展医防融合经费;年终由市医改领导小组对开展医防融合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增量挂钩,即高于70分的按照实际考核分/100分×健康促进经费总额提取,低于70分不予提取。同理,沙县、明溪县也从历年医保结余基金中分别安排了300万元、200万元作为试点经费。二是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疾控机构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享受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相关待遇,服务收入纳入疾控机构收入,并通过其内部绩效考核进行分配。三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机构对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职责规定的相关技术指导、评价、培训、信息管理等工作,有关经费可按工作数量和质量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四是提供对外技术服务。市医改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核定疾控机构开展检测项目及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鼓励疾控机构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确保完成好规定职责的前提下,允许利用既有设施、设备提供社会化服务。目前,参照省上和市里已有的项目及收费标准拟向社会提供6类230项检测项目,并按医疗机构收费方式收取技术服务费。

  二、提升医防协同内涵。以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打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分割、脱节格局,将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的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推进医防协同一体化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医防队伍、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医疗信息深度融合,实现“全覆盖筛查、全人群管控、全过程干预”的健康管理机制,即:健康筛查全覆盖。组建由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街道社区人员融合成一个工作团队,网格化全面摸排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建立健康档案,加大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规范管理。重点人群管控全覆盖。一是大力普及健康知识。组建以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专家为主的健康科普讲师团,编制有关健康教育讲座清单,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妇幼保健、中医养生、心理健康、主要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等内容为核心,推进健康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你点我讲”菜单方式,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人群特点和健康需求,选择健康教育授课专家和授课内容,增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解决了“医生辛苦讲,群众不爱听”的问题。二是推广疫苗预防接种。定期通过微信、病床电视、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疫苗接种知识;开展医防双方人员互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疫苗的认知,便于推广疫苗处方医嘱。加快推动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全面启用升级后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积极推进疫苗全程追溯系统建设,实现预防接种全流程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三是深化“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就结核病信息疫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患者追踪管理等方面进行业务交流,通过查阅登记本、病案记录本、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数据,对结核病患者信息逐一核对,对信息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协商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通过医防融合平台的沟通协作,三明市结核病的管理相关核心指标与同期相比明显提升。四是强化慢病一体化管理。在试点社区开展全人群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如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富文社区、城关社区为试点,组建由疾控机构工作人员、总院健康管理人员、基层医务人员、街道社区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开展慢性病全人群筛查工作。两区工作团队对试点社区的全人群慢病患者实施主动干预,采取“面对面”形式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解释,指导慢病病人规律用药,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提升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健康干预全覆盖。公共卫生人员介入“家庭医生团队”对试点社区的全人群慢病患者实施主动干预,推行医疗和健康“双处方”制度。采取“分级、分类、分标、积分制”模式,“面对面”“点对点”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知识宣教,将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的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提升慢病病人的依从性,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

  三、搭建“互联网+公共卫生”平台。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以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为支撑的医防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机制,以实现疾控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融合。其中,疾控机构主要承担信息监测、规划制定和技术指导;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对患者进行初筛、转诊和疑难重症病例的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的患者实施跟踪管理和疑似病例的追踪。

  通过近半年的实践,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三融合”共克疫情难关。专门成立医防融合领导小组,下设由医院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疾控中心主任担任副主任,双方机构派人驻点的医防融合办公室,把疾控中心的“预防”职能提到与医院“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了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专业人员、业务培训、监测报告“三融合”协作模式。二是“三全管理”构建一体化服务模式。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逐步构建“三全管理”医防协同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对辖区内所有居民的全覆盖筛查、全人群管控和全过程干预,将卫生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的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持续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三是“互联互通”实现共建共享。疾控机构通过对医疗机构上传的社区诊断、肿瘤发病报告、传染病发病报告、死因监测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共享结果,为医疗机构开展疾病防治相关措施,探索部分疾病早期预警与干预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如疾控机构通过导出基本公共卫生系统中的有关基础数据,每月进行分析、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疗机构,为医防融合开展慢病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了慢病管理质量。

                                                                                (来源: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