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Rss订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 健康生活 > 详细

体胖之人难心宽

重新审视“肥胖威胁论”

发布时间: 2019-07-15 08:44 | 信息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晨 | 点击数: | 字号:

    当前,从腰挂“游泳圈”的“成功人士”到扭动着“香肠腿、香肠手”的胖娃娃,肥胖者日益多见。对于肥胖,当代人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宽容派坚持“丰满无罪”,而激进派则把肥胖当做“社会公害”。那么,希望兼顾健康和快乐的你究竟该如何看待“肥胖威胁论”呢?

    关于肥胖有各种定义,体重指数评分〔BMI: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之商〕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评价标准,在我国,BMI大于28kg/m2即可定义为肥胖。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

肥胖伤肝脏

    35岁的小王是一名私企经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他烟酒茶咖啡天天不离,应酬熬夜宵夜日日必修,时常整日坐在办公桌前没工夫挪窝。随着工作业绩和腰围的节节攀升,他开始出现便秘、面色蜡黄、精神不集中、全身乏力等症状。终于有一天,一次感冒让他一病不起。小小的感冒怎么会击垮一个年轻人?检查表明,他患有重度脂肪肝。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工厂”和“回收站”,肩负着吸收营养物质、处理代谢毒素、生产必要蛋白质等重要使命,而肥胖者的肝脏负担大增,多余的脂肪在肝细胞中逐渐囤积,导致了肝细胞的脂肪化。同时,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休息不足更加速了脂肪肝的进展。脂肪肝将使肝细胞解毒、合成等正常代谢功能逐渐减退,造成面色晦暗、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同时让肝细胞在应对体内毒素及外来侵袭时更加脆弱,哪怕轻微感染都可能诱发严重肝炎。脂肪肝病情进展还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目前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是慢性肝功能异常和肝酶顽固升高的最常见原因。

肥胖伤血管

    梁奶奶是个70岁的退休工人,“土豪”儿子们孝敬亲娘下了血本:家务保姆包干,三餐山珍海味,让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天天都过除夕”。有一天,老人突然说话含糊不清,嘴角直流口水,甚至拿不起筷子。到了医院,医生的一句话在儿女们头上炸开了晴天霹雳:老人得了急性中风!

    人体的血管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肩负着输送养分、带走废物的职责,奔流的血液是生命力的动力。大量进食身体难以利用的脂肪,将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加上缺乏必要的运动,“公路上”必然“车速减缓”,造成血流动力和运输能力下降。多余脂肪淤积还将导致肝脏分泌更多低密度脂蛋白,将“工厂”一时难以处理的脂肪(主要是胆固醇)送到达“道路”各处“临时存放”,进一步阻碍了“道路”的畅通,血管逐渐出现坏死、出血、形成血栓——“高速公路”最终彻底堵塞,血管粥样硬化正是如此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脂肪的过剩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反面角色。硬化的血管导致相应的脏器缺血、功能受损,脱落的血栓还能阻塞更多的血管,栓塞脑血管将导致中风、脑萎缩等严重后果,堵塞心、肾血管将引发诸如心肌梗塞、心率失常、肾功能不全、血尿等可怕的疾病,成为威胁健康乃至生命的“定时炸弹”。

肥胖损伤内分泌系统

    6岁的图图是个“大”宝贝,他爱挑食的毛病只是爸爸妈妈眼里的“小问题”——孩子嘛,哪个不爱肯德基和麦当劳?胃口好就是身体好!最近图图经常叫口渴,老师反映图图总在上课时憋不住尿,往日亮晶晶的大眼睛也渐渐失去了活泼的光彩,医生的话让爸爸妈妈眼前一黑:图图,患上了儿童二型糖尿病。

    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病人的5%,总人数正以每年增加10%的速度快速上升。肥胖导致了“胰岛素抵抗”,而这正是导致糖尿病幼龄化的元凶之一。胰岛素,是人体管理糖、脂代谢的“协调员”。肥胖患者不仅外形笨重,内脏细胞也变得臃肿肥大,从而降低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密度。同时,肥胖患者习惯暴饮暴食,长期高水平分泌的胰岛素使其受体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加速了胰岛细胞的疲劳,使糖分的利用和储存出现障碍。胰岛素抵抗状态下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和肝脏甘油三酯分解增加,再酯化功能减弱,从而促进肥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血液多余脂肪的含量,肥胖—糖尿病的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导致代谢综合征、血管硬化、痛风、脂肪肝、骨质疏松、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严重威胁各年龄层患者健康,甚至将降低男性生育能力。

    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是否就该“谈脂色变”,寄希望于节食、减肥药、甚至是减脂整形手术呢?不!过激的手段可能得不偿失:残酷的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进而诱发疾病发生;不当使用药物可能加重肝肾功能损伤甚至引起严重疾病;只有极少数严重的肥胖患者或遗传性肥胖病人需要接受减脂手术和缩胃治疗。远离肥胖威胁,我们需要做到:

    1、    饮食多样,戒烟控酒

    避免单一饮食、控制进食总量能有效预防肥胖发生。要尽量用酸奶、低脂牛奶代替全脂奶,用牛肉、鱼肉代替猪肉,用不饱和脂肪酸(如茶籽油、橄榄油)代替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多蒸煮,多清淡,多粗粮;少煎炸,少辛辣,少甜食。严格戒烟可以挽救硬化的血管,避免酗酒有助于保护肝脏和血管健康。

    2、    三餐按时,拒绝熬夜

    清晨饥饿将降低抵抗力,而且饥饿状态下的机体更容易储存脂肪,因此早餐是一天中的头等大事。控制晚餐的食量,尤其是晚上9点后不再进食,能有效避免睡眠中脂肪堆积。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利神经系统,更能让肝细胞、胰岛细胞得到充分休整,增强身体代谢脂肪、抵抗疾病的能力。记住“贪睡增肥”没有根据,“贪吃缺睡”才是大胖子的致命伤。

    3、    积极运动,充分饮水

    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全身性有氧运动,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分钟)等,运动量控制在心率100-160之间,运动强度控制在隔日不感到疲倦为宜。运动时间宜选择在下午或晚上,晚餐后是散步的黄金时间。同时需注意充分补水分,脂肪细胞含水量比肌肉细胞少20%左右,所以肥胖者每日饮水量约需2200-2700ml,运动中出汗多者需适当增加。

    4、    放松心情,合理就医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研究表明,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可促进肥胖的发生,原因可能与暴饮暴食、消化紊乱、睡眠质量差相关。因此,减肥仍然需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中重视”的豁达心态,将良好的习惯融入生活点滴之中,在行为上做到细水长流、滴水穿石,在心理上做到自信乐观、不骄不馁。同时要坚持定期体检,关注自身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水平,必要时遵医嘱进行合理治疗,这样,“肥胖危机”就有望得到悄然化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