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全文)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 发布时间 : 2023-02-10 08:00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情况。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目前监测未发现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情况。

  当前,各地中小学相继开学,农村春耕陆续开始。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继续做好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强农村地区物资保障,坚持城乡社区乡镇网格化管理,确保有风险人员及时发现、救治和转诊。

  要重视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继续坚持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幼儿园和学校等重点机构防控措施,做好相关人员健康监测,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我们请来了: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先生;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记者的提问。

  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国家在实施“乙类乙管”的时候,本轮疫情已经过了高峰期,请问如果按照“乙类乙管”的防控策略和措施,能否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下一波疫情?下一波疫情是否还会有本轮疫情这么大的规模?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优化调整的防控措施对于及时发现疫情、有效控制疫情仍然有效。三年来,我们针对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病毒的不断变异,科学研究,审慎分析,先后印发了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的决定性成果,到成功控制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的疫情,再到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从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再到实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我们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毒株、德尔塔毒株等大范围传播流行,极大的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相比于三年前,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性明显减弱了,我们拥有了对病毒更深入的了解,有更多的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同时也更丰富了我们新冠中西医救治的经验。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以来,全国的疫情日趋平稳,防控工作转段平稳有序。

  我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多数人已经康复了,还有部分人仍在康复之中。这个时段,在全国范围内人群的免疫保护力是处在一个较高的时期,所以近几个月再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比较小。今后再出现类似于这次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随着我国优化防控策略措施,新冠疫情在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近期,全国多地陆续发布了春季开学的安排。作为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的首个开学季,请问教育部门在指导学校做好春季开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部署呢?谢谢。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刘培俊

  感谢您的提问,感谢你关心春季学期学校的开学返校安排。

  今年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家“乙类乙管”政策要求,推动学校疫情防控平稳转段过渡,保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正常秩序。今年春季,各地迎来“乙类乙管”后第一个开学季,开学返校事关近3亿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社会普遍关心,各界广泛关注,为保障学校顺利开学和学生的安全返校,各级教育部门利用寒假“窗口期”开展了系列工作部署,指导学校扎实做好春季开学的各项准备:

  第一,完善政策体系,支持春季开学疫情防控。

  去年底以来,教育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家“乙类乙管”的政策要求,制订了学校疫情防控的总体方案,颁布了学校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并发布了校园疫情应对的多项预案,统筹细化各项措施,细化各项要求,为今年春季开学做好政策准备。

  第二,发文部署开学,明确开学前后各项任务。

  春节前,教育部就发出通知部署开学,召开了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各级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制订开学工作方案,完善开学返校各项预案,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工作。

  第三,开展调研督查,指导各地学校开学进展。

  据各地上报情况,今年春季中小学开学由属地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主要集中在2月初元宵节前后到15日开学,高等学校由高校据实错峰合理安排开学时间,主要集中在2月初元宵节前后,到2月底。当前,各级教育部门正在进行开学检查,指导督促学校确保开学准备及时到位,确保春季学期校园安全。

  第四,加强部门协同,增强学校疫情防控能力。

  教育部门会同卫健、疾控等部门,加强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和高校校医院、健康驿站建设,配强专业力量。开展开学前后师生健康监测,建立全体师生健康台账,跟进做好健康服务。教育部门还会同工信等部门支持学校按照标准储备充足适用的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口罩以及抗原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为春季开学做好物资准备。

  第五,举办专题培训,提升学校的防疫技术水平。

  1月中,教育部举办了全国学校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培训,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也开展了相关的技术培训,帮助大中小学校领导、医护防疫人员、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中小学班主任、各高校辅导员吃透政策、了解形势、掌握技术,提高学校应对疫情和应急管理的能力。

  总的来看,当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已经明确,各地开学准备基本到位,今年春季全国学校能够实现如期、正常、安全开学。

  如无特殊情况,学校一般不提前开学;如无疫情风险,学生一般不延迟返校。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开学之后,教育部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分类指导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全面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平稳实现学校疫情防控转段过渡,有效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及时回应返校师生的各项关切,持续保障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1月初我国取消入境隔离,2月6日以来,我国内地和港澳人员全面恢复人员往来,我们看到出入境人员也有所增加,从疫情监测的角度来看,是否有新的毒株输入?我们有哪些应对措施?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陈操

  谢谢你的提问。我国的监测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1日以来,从全国各个口岸入境人员当中监测到了39种进化分支,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监测到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的新型变异株流行。

  从去年12月份以来,我们就已经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了监测方案,公布了一系列病毒变异监测相关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对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进行监测。当前,春运尚未结束,学校陆续开学,我们将会根据现阶段病毒变异株监测的结果,及时组织多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研判。谢谢!

 

  中国三农发布记者

  近日,农村地区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请问下一步如何在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的同时,继续做好农村重点人群包保联系?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毛德智

  谢谢您的提问。前段时期,包保联系服务农村的老幼病残孕等五类重点人群,起到了“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的关口前移的作用。下一步,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时,仍然要高度关注农村这些重点人群,来常态化地做好包保联系的服务工作。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推进五级书记抓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责任落实,指导各地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做好平急转换,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抓好农村五类重点人群疫情防控、生产生活服务等工作。

  二是聚焦能力提升补短板。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组建以来,会同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送了一些急缺的诊疗仪器和药品。但是农村地区医疗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然还是比较突出的,下一步将按照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部署,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都纳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来,统一部署,一体推进,尽快补齐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薄弱的短板。

  三是突出服务实效强机制。春节过后,包保联系服务重点人群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等,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会减少。针对这种情况,各地要动态掌握优化包保联系的服务机制,把疫情防控、生产生活等包保联系服务的工作做细做实,让重点人群真正能够“见医、见药、见干部”,能够得到及时帮助。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防懈怠。要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继续做好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松懈麻痹。要引导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打疫苗,倡导勤洗手、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目前全国各地相继开学,有人反映自己的孩子还没有阳过,担心他们与同学接触以后会有感染风险。而另一方面有老人就因为还没有阳过不敢出门,请问专家如何看待这样的担心,对这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建议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那些还没有阳过的孩子或者老人,应该说他们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了自己的感染,或者说他们天生的免疫保护力就比较强。不管是哪种原因使他们没有感染,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在全国性大规模流行期间感染的风险比较高,这些人都没有发生感染,现在全国大规模流行的高峰期已过,全国范围内感染的风险比较低,他们再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如果说对他们有什么建议的话,有两点:第一,继续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预防感染;第二,如果还没有接种疫苗,尽快接种疫苗。如果符合加强针接种条件的,尽快进行加强针的接种。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已经颁布的《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中,提到了要求加强高校健康驿站建设。请问,目前高校健康驿站建设情况如何?另外怎样发挥好高校健康驿站的重要作用?谢谢。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刘培俊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感谢你关心与高校疫情防控特别是高校健康驿站的建设、管理和它的作用。

  正像您注意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和《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各项措施,并一致要求,高校要建设健康驿站,为校内感染者提供感染期内相对分离的空间、健康监测和相关服务。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高校的健康驿站建设,加强部署调度,做好规范指引,支持高校健康驿站建设成符合医疗标准、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师生需求的健康之站,也是爱心之站。

  第一,颁布了规范指引,推进健康驿站建设普及。

  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驿站建设管理指引》,明确了高校健康驿站建设要求,推动高校在属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依托校医院、医疗机构科学统筹高校内外的医疗服务资源,建成符合规范标准的健康驿站。目前,全国高校均已建成健康驿站。将根据实际需要和规范要求,执行入站标准,开展在站服务,做好出站安排。

  第二,实行动态监测,支持健康驿站质量达标。

  开展了全国高校健康驿站自查工作,全面摸排建设情况,逐校建立了人员、物资和工作台账,支持高校按标准安排驿站的床位数,配备足量医护和服务保障人员,储备医疗药品和器材,开设校内发热诊疗点,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为校内师生提供便捷的医疗和相关服务。

  第三,加强部门支持,确保健康驿站运行规范。

  学校属地的卫健、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指导支持高校建立与相关医院的稳定对接机制,协调属地医院包联学校,安排医院医护人员驻校共同工作,健全将校内有关病例转至相关医院专业救治的绿色通道,为疫情的流行做好应对准备。

  第四,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健康驿站管理能力。

  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全国高校健康驿站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各地教育部门也会同属地卫健疾控部门分级开展专项培训,全面提升高校健康驿站分管校领导、校医院医护人员和驿站工作人员的疫情应对能力。

  春季开学后,教育部门将继续会同属地有关部门,支持高校巩固健康驿站建设,强化健康驿站管理,优化健康驿站服务,关心关爱师生,实行接诉即办,及时回应关切,持续保障高校师生的健康和校园的安全稳定。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关注到,近期多地公布开展新冠抗体检测服务,请问开展抗体检测的目的是什么?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哪些人群需要做抗体检测?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陈操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健康人群感染了新冠病毒康复后,或者接种了新冠疫苗以后,在体内会留存免疫应答诱导的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包括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抗体检测其实是基于严谨实验设计的随机样本抗体检测,又称为血清学调查。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各年龄组、城乡人群特异性抗体水平,尤其是中和抗体的水平,从而了解人群的“免疫本底”,估算全人群抗新冠病毒抗体的水平,推算出人群的感染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血清学调查,也可以获得对不同变异株的交叉保护的水平,分析免疫持久性,通过这种血清学的调查,我们可以为国家的免疫策略和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血清学调查适用的人群一般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尚未接种疫苗,但是也没有感染的人群,用以估算隐性感染水平;二是接种了疫苗但是没有感染,用以估算疫苗接种后抗体的水平;三是近期感染康复后的人群,用于估算抗体持续水平和接种加强针的时间。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抗疫已经三年了,请问专家,我们现在对病毒的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病毒在三年来总体变化的特点如何?下一步进一步变化的趋势如何?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与新冠病毒作斗争已经三年了,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我们认识到,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非常快,从全球范围来看,微小的病毒变异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发生生物特性较大变化的变异,这种变异的时间间隔数月不等,使得它的传染性、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发生变化,再加上全球各国防控措施的不同,就造成了在全球范围内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的发生。总体来看,新冠流行三年了,病毒一直持续地在发生变异,并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就是传染性在增强,免疫逃逸能力在增强,但是致病性在减弱。我们可以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死亡和病例数的比例来看它的致病性,2020年该比例为2.33%,2021年为1.72%,2022年为0.28%。在2022年12月份,只有0.08%。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新冠病毒变异的变化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在减弱,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我们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抗争,特别是新冠疫苗的广泛应用。

  在未来,病毒会不会变得传染性更强、致病性更强?从目前来看,未来出现比现在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出现致病性加强,或者说病毒出现“返祖”到德尔塔病毒,甚至原始毒株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还想接着问农村地区防疫的问题。刚才介绍了我国农村地区在抓紧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的短板,我们知道在偏远山区、牧区、林区、海岛等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是有较大难度的,请问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下一步有哪些考虑和具体部署?谢谢。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毛德智

  谢谢您的提问。偏远山区、林区、牧区和海岛这“三区一岛”因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居住分散、通信也不是很畅通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它一直是我们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区域。这段时间以来,我们指导各地认真贯彻工作部署,积极地推进“三区一岛”防疫工作的能力提升。当前重点在做好以上工作基础上,特别突出“四个加强”。

  一是加强疫情监测。指导各地持续做好“三区一岛”的疫情监测,因时、因地制宜采取一些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是加强药品储备。推动各地将防疫药品和医疗物资继续向“三区一岛”倾斜,适度提高医疗物资储备的富余量。各地也可以向“三区一岛”重点人群发放防疫健康包,这方面有些省做得不错,比如重庆、广西、内蒙古等地就向“三区一岛”重点人群免费发放防疫健康包,效果比较好。

  三是加强包保服务。指导各地通过“敲门行动”、电话联系、微信建群等方式,进一步做好五类重点人群包保联系服务。同时我们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包保联系服务的方式。比如像湖北五峰县针对山区的特点,开展了邻里互助式的包保联系服务,做到了“早看炊烟午看门、晚看灯火多关心”,这个做法务实管用。“早看炊烟”就是早上看看邻里之间特别是独居的老人家里有没有生火做饭,“午看门”看看中午有没有开门,家里人有没有活动,“晚看灯火”就是晚上的时候看看家里有没有亮灯等等情况,这是当地切合实际的一些比较务实管用的做法。

  四是加强应急准备。要针对雨雪冰冻、台风、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指导各地抓紧制定“三区一岛”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及时有效应对。这方面,也有一些省份做了一些工作,效果也不错。比如浙江舟山,他们是统一调配应急保障航线、码头、客渡船等,保持医疗转运的船只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这些做法也值得各地学习借鉴。谢谢!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

  近期天气逐渐回暖,我们想问的是,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措施是否需要有变化?是否鼓励老人和儿童进一步到室外进行活动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陈操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适度的室外活动,对儿童和老人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对抗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当前我国疫情的第一波流行高峰已过,仅有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散在的病例发生,感染的风险总体较低,建议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根据自身的状况,综合考虑既往感染的情况、疫苗接种的情况、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天气变化情况,适度进行室外活动。

  开展室外活动,可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区。如果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活动,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二是要注意手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进行手部的清洁。三是根据自身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最后再提两个问题。

  人民日报记者

  当前,春耕备耕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一些地方出现了干旱的情况,请问如何在统筹农村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做好春管春耕工作?谢谢!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毛德智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常说“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当前,正是春耕的大忙时节,从南到北逐步展开,必须统筹抓好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和春耕春管工作,奋力夺取夏季粮油的丰收。当前从我们调度情况看,夏季粮油生产基础总体较好,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说去年入冬以来,冬麦区气温总体偏低,有一些局部地区农田缺墒,田间管理的任务也比较重,另外粮食生产的成本也是在持续攀升。针对这些情况,前段时期,农业农村部也是坚持了早准备、早部署、早抓落实,在这个基础上,2月6日,农业农村部又专门召开了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会议,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春管春耕工作进一步做出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防灾减灾抓好小麦的田间管理。春季是促进苗情转化、搭好丰产架子的重要时期,要紧盯小麦返青起身关键期做好田间管理。加密监测预警,落实好抗旱保苗促早发的措施。同时适时开展镇压划锄,减少水分蒸发,增温保墒、浇水补墒,实现抗旱保苗,着力防范春旱冻害,同时还要分类抓好统防统治、应急防控等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控。

  二是压实责任落实春播面积。要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动各地加大支持力度,落实落细各项扶持政策,做好政策解读,调度种粮积极性,切实稳住粮食的播种面积和生产面积。同时力争大面积提升粮食的单产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全程托管、环节托管等方式,来帮助农民种好地,尽可能稳住和扩大粮食面积。

  三是做好农资农机服务保障。目前来看,农资已经进入购销两旺的季节。今年农资供应总体充足,但是调度发现,也存在着区域间、品种间的供应还有一些不平衡的问题。农业农村部正在督促指导各地提早调度种子、肥料、农药等需求,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协调搞好农资储备和调剂调运,切实保障春耕生产需要;同时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另外,也要做好农机的服务保障,进一步提高耕地整地播种的质量。

  四是抓好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提前摸清各地蔬菜生产供应情况,科学安排茬口和上市档期。部署各地根据能繁母猪存栏情况,指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出栏,稳住基础产能,稳定市场价格。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们知道,儿童是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在中小学开学之后,我们将重点采取哪些疫情防控措施,来保障师生的健康和校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谢谢!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刘培俊

  刚才吴尊友先生就媒体关心的儿童个人防护和健康保护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回应了社会关切,我都赞同,对于中小学做好疫情防控和保持好教学秩序,有很大的帮助。

  中小学数量巨大,在校学生人多密集,年龄偏小,而且活泼好动,个人防护能力相对较弱,可以说在疫情防控期间,保障中小学生健康的难度大,保障中小学正常教学秩序的任务重。国家“乙类乙管”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将教育作为重点行业加以支持,将学校作为重点机构加以保障,将师生作为重点人群加以保护。

  今年春季中小学开学后,教育部门将指导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疫情防控“乙类乙管”的政策要求,按照学校疫情防控的操作指南,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开学返校前一周,要求学生居家每日开展健康自测。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要动态掌握师生的健康状况,做好健康服务跟进。师生入校时要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要落实中小学校晨检和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建立学生健康的信息电子台账,提高校园疾病监测预警的信息化水平。同时,提醒督促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者学习,引导师生做好康复期健康管理,不组织、不要求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活动。指导学生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日常防护,树牢健康第一的理念,履行个人防护的责任。学校还要根据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指导和心理援助服务,引导学生形成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第二,保障学校正常秩序。中小学校充分做好教育教学准备,没有疫情的地区,学校开学后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增强学校的防疫能力。教育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加强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的建设,配齐医护专业人员,配备充足必要的药品、医疗设施设备和抗原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当前,特别是春季开学以后,教育部门将继续指导中小学校保持校园疫情防控管理体系高效运行,不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的能力,最大程度地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几位嘉宾介绍了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再次感谢各位。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