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FJ00123-0810-2023-00164
  • 文号: 闽卫中医〔2023〕68号
  • 发布机构: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生成日期: 2023-08-07
  • 标题: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指导意见的通知
  • 内容概述: 印发进一步提升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指导意见的通知
  • 有效性:有效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 2023-08-09 10:52

各设区市卫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委直属各医疗单位,福建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各附属医院,省中医药科学院: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印发的《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精神,进一步提升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我委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8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印发的《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精神,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印发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对进一步提升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一)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引导广大群众养成中医生活方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改进科普内容、创新传播手段、加强队伍建设为主要抓手,强化社会参与,凝聚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中医药学会、中医药行业协会、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三)主要目标。通过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行动,全面提高群众掌握中医药理念和知识、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家庭适宜技术的程度,并运用这些知识方法维护促进健康、提高文化素养的能力。“十四五”末,我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至25%左右。
  (四)实施原则。聚焦重点区域,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相关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不断缩小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区域性差距;抓住重点人群,做好分类指导,建立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特色健康文化知识传播体系,促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整体性提升;优化传播内容,推出一批内容规范、适宜传播的科普作品,努力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由知到行;强化优势途径,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创新推广方式和普及形式,逐步实现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及知识普及常态化。
  二、主要任务
  (一)普及中医药理念行动
  深入挖掘中医药的历史与文化根源,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将其转化成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层认同与内在自信。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通过主流媒体、权威平台和中医药文化传播使者让中医药“讲清楚、说明白、听得懂”,增强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1.在中医药医疗行业牢固树立“大医精诚”的理念,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2.在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建立中医药专栏,面向不同受众传播相应的中医药文化作品,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易接受的话讲好中医药故事,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的阐释。
  3.用高质量的研究数据和证据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及其疗效的临床意义,用科学方法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效应机制,引导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
  4.正本清源,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用客观事实和科学依据批驳歪曲、否定中医药的言论行为,坚决和反中医、黑中医的妖风逆流作斗争。坚持底线思维,把中医药文化自信转化为行动自觉,主动占领中医药文化科普主阵地,多渠道、面对面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传播,铲除养生乱象生长的土壤,让广大群众远离“养生陷阱”。
  (二)倡导中医药健康生活行动
  坚持面向生活,引导广大群众掌握中医药生活化技能,懂得中医药带给身体的正向反馈,让中医药融入饮食、起居作息,创造更健康的生活、更高的生命质量。
  5.树立中医健康观。通过传播相关科普作品,让群众正确了解认识中医药知识,促进群众建立中医文化视角的生命观和疾病观,引导群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增强群众自我保护、自我调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6.推动中医药生活化。利用中医馆、中医阁,推动中医药进入生活场景,推进中医药生活化,促进广大居民从身边点滴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认识中医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和更新对中医药的认知,加深对中医药养生防病理念的理解,用“法于阴阳”的智慧,“上工治未病”理念,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主导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养生方式,引导广大居民成为中医药生活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7.学习中医药生活方式。用节气文化等中医药文化滋养当代生活,指导群众的衣、食、住、行,推动药食同源的烹饪技能进家庭,指导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用中医方法判断自己的体质,及时掌握身体变化和传递的信号,饮食起居都能顺应四时变化而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养生模式,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让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三)创新中医药文化宣教形式行动
  构建多元协同、常态化推广方式,形成“政府推动、部门供给、阵地联盟、平台共享、品牌引领、基层参与”中医药文化宣教推广模式,加强线上线下专著导读、专题讲座、读书征文、阅读分享、技能竞赛和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主题传播活动。发现中医之美,坚持以美育人,使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药物质文化和中医药非遗文化之美,丰富中医药体验。坚持传统传播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现代化表达形式、传播手段和具有广泛参与的实践路径,普及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8.建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所有县级区域依托县级中医院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中医药博物馆要推动网上场馆建设,实现“云游基地”“云观展”。发挥好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资源网络平台作用,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文化服务功能。
  9.加大中医药文化活动和产品供给。通过每年举办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活动,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大赛、文创大赛、短视频征集、文化精品遴选、悦读中医等中医药文化传播系列活动,策划制作中医药专题宣传节目。推动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作中医药动漫等科普宣传作品。综合医院中医科、中医医疗机构等经常性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
  10.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推广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开展中医健康体检、药膳食疗科普等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运动项目。
  11.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校园活动。支持各级中医药机构与各类学校合作,将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有机融入教师培训课程中,推动各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有关中医药文化的常识,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走深走实。
  12.深耕中医药科普知识内容,根据不同健康需求,优化算法机制,对特定人群实行定点推送。通过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实时识别不同个体的健康状况,并给予精细化的中医体质调理指导方案,完善数字化中医药健康服务,引导和激励居民提升健康技能。探索将智能虚拟数字人技术融入中医药健康科普宣传教育。
  (四)提升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行动
  制作和提供“老”“中”“小”“专”“精”“泛”等全方位、多角度的中医药健康知识内容,产出更多好看、易记、实用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宣传品,着力提升老年人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群众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提升。
  13.正确引导老年人对养生知识信息的兴趣热情,支持举办省级中医药健康养生学堂,鼓励在社区老年大学、养老机构等场所举办学堂分校。开展中医药健康科普宣教,提升对中医药养生信息的甄别能力,树立正确的养生观,摒弃对保健品包治百病的幻想,避免老年群众对错误的、欺骗性的所谓“养生知识”偏听偏信。
  14.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为老年人补齐养生保健的短板。鼓励中医医师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中医药服务。
  15.加强对养生机构的监管,落实《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让养生服务规范化、有序化。打击中医养生保健从业者虚假宣传、违规应用中医医疗技术等不良行为,净化中医药文化市场,守护中医药文化安全。
  (五)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行动
  切实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确保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熟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16.支持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管理中心(省中医药科学院筹建)工作,支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实现县域全覆盖,鼓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规模较大的中心卫生院的中医馆建立标准化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基地,承担小儿推拿、按摩、艾灸、刮痧、拔罐、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指导和居民体验活动,每个基地每年开展不少于10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指导,向居民提供免费体验活动。
  17.广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活动。省中医药适宜推广管理中心要筛选不少于10种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制作发放《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宣传手册、统一宣传标识。鼓励各级中医药医疗机构与媒体深度合作,发放居民免费体验卡、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包等宣传品,制作家庭适宜技术小视频,通过福建省中医药宣传资源网络平台、电视、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以及户外大屏、公交电视、地铁电视等传播方式,广泛宣传推广,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家庭。
  18.各设区市卫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要积极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竞赛。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分级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高医护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水平,通过技能竞赛遴选一批能力强、水平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骨干,培育适宜技术推广人才,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三、工作安排
  (一)启动阶段(2023年8月)。各设区市卫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于2023年8月底前将实施方案报省卫健委。
  (二)实施阶段(2023年9月-2025年12月)。各相关单位按照《指导意见》开展工作。
  (三)评估总结。省卫健委将在2025年后开展终期评估,结合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结果,适时公布评估结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各设区市卫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要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中医药企业、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学校与家庭合力,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确保各项行动走深走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中医馆、中医阁是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的主阵地,是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桥头堡,要加强与各中医药企业、各中医药学会、行业协会的协同配合,强化弘扬中医药文化、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使命担当,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宣教。
  (二)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各设区市卫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要着力加强科普宣教队伍建设,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广人才队伍。努力提高科普工作者宣教能力,包括开展面对面的科普宣讲、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和制作新媒体教学宣传品的能力。鼓励多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带动传播推广热情。各级医疗机构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企业员工等从业人员,都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者,也是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主力军,要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责任,主动做好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工作。
  (三)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落细落实。各设区市卫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配套政策,为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撑。省卫健委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县级中医院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及当地融媒体等平台大力推广线上宣传,促进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社会氛围,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细落实,见到成效。
  (四)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督促指导。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实施各项行动,力争形成本地特色,追求最佳社会效果。各设区市卫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要督促相关机构落实工作举措,及时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做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高成效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等工作的衔接,做好相关活动任务统计汇总(见附件)。省卫健委将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指导,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形成指导、反馈与整改的持续改进机制。
  附件: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每年工作任务指标参考表

附件

 

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每年工作任务

指标参考表

序号

工作任务

指标参考值

1

建立中医药科普师资队伍(副主任及以上中医中药师)

≥3人

2

利用中医药文化数字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小红书等)传播中医药文化

月活量≥2000人(任1种)

3

开展面向群众的科普讲座活动

≥每月1场(其中在中医馆举办不少于4场)

4

开展治未病宣传,制作上线治未病疗法视频

≥1个(每季度)

 

5

支持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

≥1所

6

已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的机构每年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活动

≥12场

  相关链接:《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图文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