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FJ00123-0808-2019-00132
  • 文号: 闽卫基层〔2019〕52号
  • 发布机构: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生成日期: 2019-06-20
  • 标题: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 内容概述: 印发福建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 有效性:有效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 2019-06-24 11:17

各设区市卫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卫计局: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8〕195号),经研究,现将《福建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积极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入开展。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6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从2019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8〕195号)和《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试行)〉的通知》(闽委办发〔2016〕44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逐步建立符合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能力,力争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基本标准,部分服务能力较强的机构达到推荐标准,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好基础。
  二、实施范围与活动主题
  活动范围:全省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注册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可参照执行。
  活动主题和形式:加强内涵建设,规范服务行为,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评审评价,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活动内容
  (一)明确功能任务,合理配置资源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公益性、综合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管理、危急重症病人初步现场急救和转诊等功能任务,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根据当地服务人口数量、地理交通条件、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量等因素,合理配置床位、人员、设施和设备。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诊疗规范、操作常规、技术标准、服务指南等规定,制定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力求做到工作制度健全,管理层级分明,科室职能清晰,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程序流畅,医疗服务规范。认真落实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评价体系。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药事管理,医疗服务过程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人员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1.提高服务水平。以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与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为重点,提升门诊医疗服务能力;加强急诊、院前急救、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升急诊急救能力;开展与区域医疗卫生需求和机构基础条件相适应的手术、分娩、康复等住院服务;合理配置和更新基础检验设施设备,开展常规检验、心电、超声、X线摄片等检查服务,提升检验诊断能力;加强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申报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病种数量同时应达到《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福建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及福建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通知》(闽卫医政〔2016〕132号)要求。
  2.优化服务方式。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条件,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功能布局和就诊流程,科室布局、服务流程。开展“互联网+签约服务”,引导居民预约就诊,提高履约质量和效果。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开展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3.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加强《规范》培训,以结果为导向,强化防治结合,提高项目执行的质量和效果;强化项目执行情况考核,注重普通人群健康素养提升和重点人群个性化连续健康管理,做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逐步实现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提高群众获得感。强化村医培训,不断提升村医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4.强化“三基”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医护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每年举办不少于一次的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做到全员培训、考核,人人达标。组织开展“岗位练兵”“理论知识竞赛”“技能操作竞赛”等活动,促进医务人员“三基”水平的提高。大力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培训,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学习、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提升临床诊疗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四)坚持依法行医,规范执业行为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人员准入、依法执业等方面的监管。认真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超范围执业,禁止租赁、承包、变卖或采取其他形式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落实卫技人员和技术应用准入制度,严禁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取得相应资质,严格按照注册地点、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执业。加强党组织建设和行风建设,落实绩效考核、财务管理、后勤保障、信息管理等规章制度。
  (五)加强政策衔接,统筹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7〕144号)要求,根据网格化管理原则,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城区医疗集团等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明确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定位和任务分工,统筹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和远程医疗服务。在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时,要根据每个县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1~3个)紧密型医共体。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中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
  立足本地实际,合理确定本辖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创建目标,实行分类管理,分年度分步骤创建,不一哄而起;对于小城市、中心镇和服务人口较多、地域较广、规模较大的乡镇(街道)所在地的乡级成员单位,逐步完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中医科等一级诊疗科目,开展相应住院服务和适宜手术,力争达到推荐标准;其他乡镇(街道)所在地的乡级成员单位,加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提升急诊、全科医疗、儿科、康复和中医药等服务能力,尽快达到基本标准。
  四、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
  省卫生健康委制定《福建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活动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指导评估等,领导小组组长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根据国家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见附件1、2),制定《福建省“优质服务基层行”评审指南》(见附件3),省和设区市组建专家库作为评审专家,设区市专家库可供县级卫生健康部门使用。省级专家库名单见《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组建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专家库的通知》(闽卫办基层函〔2017〕97号);开展培训,部署“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工作。各设区市卫生健康委根据省级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市实施措施,全面部署、组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各地将本地区实施措施于2019年7月5日前报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
  (二)组织实施阶段
  1.组织自评自查。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活动组织领导,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实施《工作方案》,对照标准开展不少于3个月自评自查,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逐步达到标准。已经成立总医院的县市,由县总医院负责制定年度创建工作目标,组织成员单位落实基层各项工作任务,开展自评自查。达到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向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报。评审周期内,每年申报评审的数量一般不超过辖区内基层机构的三分之一。
  2.开展评审复核。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申报达标机构进行评审,达到基本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设区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进行抽查复核;达到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设区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复核评审,评审后报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抽查复核,评审、复审可指定专门组织或委托第三方实施;评定达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单分别上报省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各设区市卫生健康部门于2019年9月底前将活动开展情况与达到基本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单上报省卫生健康委。
  3.强化督促指导。市、县(区)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专家指导组作用,对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活动情况及效果进行指导,对于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反馈。省卫生健康委将对全省活动进行抽查督导,通报活动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作为基层卫生工作的重点,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成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城区医疗集团等紧密型医联体的,纳入总院院长〕的任期目标和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认真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
  (二)确保活动质量。各市、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建立活动评审管理工作制度,优先选取教学医院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具体评审、复审工作,严格按照《福建省“优质服务基层行”评审指南》,规范评价流程,严格开展复核工作,把好质量关,不追求数量,确保“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取得实效。
  (三)实行分类管理。已组建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城区医疗集团等紧密型医联体的县区,由紧密型医联体或其牵头单位作为责任主体组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建标准中有关技术、设备以及各项服务保障等考核要求,若紧密型医联体内可以并已实现共享共用的资源,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作另行要求,考核评审中直接采认,以免重复投入或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四)落实保障措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闽委办发〔2016〕44号文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资源与政策支持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保障机构稳定运行。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分配办法和绩效考核制度,落实“两个允许”绩效分配制度,实行院长目标年薪制,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强化结果应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以活动为契机,建立持续改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评价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增量部分的提成比例和总量挂钩,并作为基层机构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各地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达到创建目标要求,尤其是达到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工资总额核定、人才队伍建设、床位设置、设备配备、特色科室建设、技术准入、高级职称占比等方面予以倾斜。
  (六)做好总结宣传。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单位要加强活动宣传,认真总结“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在改进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能力和改善居民就医体验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树立一批管理好、服务好、社会反映好、效益好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1.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
     3.福建省“优质服务基层行”评审指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