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卫生健康要闻

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深化医改再推进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 : 2024-05-24 08:02

  □健康报记者 刘嵌玥 首席记者 姚常房

  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近年来,三明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敢为人先,持之以恒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改革,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不断扩大医改成效,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

 

因地制宜
形成多样化医改路径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三明医改经验是在长期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近年来,各地在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三明医改的内涵,出现一批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典型,形成了符合东中西部不同省情、市情的多样化医改路径。

  盐城市是革命老区,户籍人口接近800万,人口老龄化水平逐步提升。近年来,盐城市学习三明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把保障好人民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盐城市市长张明康介绍,为了让老百姓看好病,盐城市聚焦肿瘤、心血管疾病等转外地就医较多的病种,加强与北京市、上海市等地医院的合作,建成名医工作室360个,选派优秀骨干赴顶尖医院跟班学习,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了让老百姓负担轻,盐城市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同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与2022年相比,该市2023年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0.1%,患者满意度上升1.6%。

  为了让事业发展有保障,自2019年以来,盐城市投入近200亿元,全面改善市、县、镇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条件。此外,为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盐城市调整市管医疗服务项目价格354项。“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得到了更好体现,医院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群众得到了更放心、更有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张明康表示。

  西部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在市县均成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建立由市县两级卫生健康、医保、药品监管部门主要领导共同参与的“三医联动”改革会商机制;引进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市级医院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遵义市副市长明岩介绍,自2021年以来,遵义市新建重点专科学科136个,全市三级公立医院治疗疑难复杂疾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2023年,该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开展中下腹部微创手术、髋关节置换术等技术、项目732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治疗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

  “此次再强调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实际是对以三明市为代表的一批深化医改典型地区和典型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医改工作的再强调、再推进。要继续发挥好这些典型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薛海宁表示。

 

朝着大健康方向
三明再出发

  薛海宁介绍,近年来,国家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同时,也在指导三明市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在深化改革方面,指导三明市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升级改革举措,助力三明医改再上新台阶。如支持指导三明市进一步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推行按健康绩效计酬;健全总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使成员单位成为更加紧密的“一家人”。

  二是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协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对口帮扶三明市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指导三明市实施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努力提高看好病的水平。

  三是在转变医疗服务模式方面,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三明市推进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选择肿瘤、代谢、心脑血管、呼吸、生殖医学、老年医学等6个方面的慢性病,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改革是一场接力赛。福建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闽红表示,近年来,三明市在巩固提升原有改革成效的同时,朝着大健康方向再出发、再探路,着力构建全民健康保障新体系。通过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医共体内人、财、物等一体化管理,为全方位做好县域健康服务管理奠定基础,确保群众健康“有人管”;通过县域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探索按健康绩效取酬的岗位年薪制等,激励县域医共体全面守护百姓健康,做到“愿意管”;结合实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做强市内3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深化与国内高水平医院的合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力求“管得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指导三明市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学习借鉴其他典型地市的好做法好经验,继续为全国深化医改蹚路子、作示范。”薛海宁表示,将以实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三明市“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通过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等建设,提升该市综合诊疗能力与水平,并加快三明市信息化建设步伐。

 

发挥数字
赋能医改作用

  张明康介绍,盐城市东台市借助数字化手段探索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一年的运行,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打造县域医疗“一条链”,成立医共体运营机构,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区域检验、网络心电、影像云诊、智慧急救、集中审方等“十大中心”,将县、镇、村集中统一管理,让老百姓在镇村就能享受到县医院的同质性服务;

  二是织密健康管理“一张网”,围绕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多发疾病组建10个专病小组,打造覆盖341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层网格,实现疾病早筛查、早诊治,推行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结余留用等举措,主动加强健康管理,在提升老百姓健康水平的同时节约医保资金。

  “在全市层面推广东台经验,我们有一个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到今年年底,在5个条件相对好的县区建成数字化‘十大中心’;到2025年年底,数字化医共体形成规范完善的运行机制;到2026年年底,实现数字化‘十大中心’县区全覆盖。通过3年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力争实现全市基层门诊量占比达68%,县域内医保基金使用占比每年上升1~2个百分点,达到‘大病不出市、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目标。”张明康说。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和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湖北省宜昌市在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赋能医改的作用,紧扣“精准”目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宜昌市副市长徐伟营介绍,该市打造区域一体化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联通各级医院业务系统,对接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实现全市卫生资源、健康信息等数据的互通共享,让应急处置更加高效,实现“精准监管”;加强医疗信息与公共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强化医防融合,实现“精准服务”;打造一系列场景应用,如为全市8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120”生命绿卡(老人拨打“120”时,系统自动弹出姓名、住址、基础疾病等信息并智能派车),推行慢性病电子处方流转,改善就医感受,实现“精准惠民”。

 

来源:健康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