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7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地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的省份。
三年多来,我国始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三年多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了极限考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人民防线。
要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和统筹调配,不断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要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发展态势,保持常态化指挥体系有效运行,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水平。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
我们请来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许正斌先生;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先生;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先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女士;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先生;
请他们共同回答记者的提问。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
新冠疫情以来,特别是在疫情的早期和高峰期,我们国家的医疗物资和药品曾经出现过暂时的局部性的短缺情况,但都很快的得到了扭转。请问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积累了哪些启示和经验,下一步如何指导医疗机构更加充分的做好医疗物资的储备和统筹调度工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应当讲,应急医药物资保障是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规模疫情处置当中,需要应急保障的物资种类多、总量大,而我国地域广、各地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异,为保障医药物资供给的充足和可及,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医药物资的保障工作。
一是完善分级的储备制度。除了中央要做好应急医药物资储备外,地方也要加大储备的力度,形成国家储备、区域储备、省市县储备和医疗机构储备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储备格局,健全区域间储备合作和互助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紧急调用更加高效,以及时的补充救治资源的缺口,使临床救治工作得到及时满足。
二是及时完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应急医药物资分为产能储备和实物储备等。对于实物储备,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实物储备的目录和数量,以及储备的方式。同时,结合传染病疫情的需要,建立疫情的专项储备,提前测算用药和物资的需求,扩充相应的产能和实物储备,保证药品物资供给的充足和可及。
三是要强化医疗机构应急药品和物资的储备。指导推动医疗机构落实好应急医药物资储备的任务,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储备合作,做好重点药品物资应急采购和跨区域的调配,充分发挥国家传染病救治基地、紧急医学救治基地以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大型公立医院的作用,结合疫情的形势,提前做好药品、物资、设备的储备,需要时能够进行区域的支援。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储备,建立动态平衡调节的机制,不断地提高储备的效能。
此外,高等院校在春季开学之际,也要做好药品的储备,为师生提供相应的服务。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期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是出现了感冒发烧等症状,有的学校和幼儿园也因为甲流和诺如病毒的感染而停课。当前是正值冬春季节的交替,气温多变,我们个人应该如何做好甲流、诺如病毒的防护,以及感染后的规范诊疗?为了做好此类疾病的诊治,医疗机构上作了哪些安排?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期,确实有不少的省份出现了像流感和诺如病毒感染这些季节性传染病的聚集性发生,也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流感和诺如病毒的感染都是季节性的传染病,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个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流感每年都呈季节性的流行,流感大多属于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因会出现肺炎或者其他并发症发展成重症病例,主要是发生在老人、儿童、孕产妇和有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预防流感的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戴口罩、常洗手,做好通风,以及减少人员的聚集。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要注意休息和自我隔离,有重症高危因素的人发病后应当及时就诊。诺如病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的病人以及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引起传播。诺如病毒在环境当中抵抗力比较强,感染后潜伏期短,另外病人的排毒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每年10月到次年3月都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的时期,重点的防控场所主要是学校、托幼机构以及集中供餐的集体单位。
我们知道诺如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因此它的预防措施主要是良好的手卫生,同时做好个人饮食卫生。比如不喝生水,以及瓜果蔬菜清洗干净,另外尽可能吃已经做熟的蔬菜,烹饪的食物要做到高温煮熟。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主要的症状就是上吐下泻。这个疾病也是属于自限性疾病,感染以后主要是要注意补充水分,保持电解质平衡,如果有严重的呕吐、腹泻,有脱水的风险也要及时就医。针对这些季节性传染病,我们已经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预检分诊,像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都要做到应开尽开,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治疗药物,接诊的医生遇到有相关症状患者的时候要加强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因和症状给予积极治疗,来切实保障好就诊的患者的医疗需求。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2022年12月以来,医疗物资保障组全面加强重点医疗物资生产调度,及时满足各地疫情防控需要,为战胜本轮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 周健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履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牵头单位职责,与有关部门地方大力协同,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任务,有力支撑我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重点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全国一盘棋”调度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建立重点医疗物资中央、地方两级调度机制,分级负责、属地统筹,坚持日调度、周计划,将4大类954家医疗物资企业纳入调度范围。每日监测重点医疗物资生产量、供应量、运输量等关键指标,形成快速响应、集中调度、执行有力的“全国一盘棋”工作格局。在医疗物资研发、审批、生产、流通、进出口、监管、融资等各个环节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广大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指挥调度,加班加点、辛勤工作,极大提升了生产保供效率,充分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医疗物资增产扩能。组织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增产扩能方案,派出特派员进驻重点企业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企业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启动应急审批程序,加强涉疫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和质量监管;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累计为327家白名单企业贷款830.3亿元。在各部门、各地方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各类医疗物资产能产量短时间内实现大幅提升,阿兹夫定片日产能提升8.2倍,布洛芬提升7.5倍,对乙酰氨基酚提升4.9倍,有创呼吸机提升6.8倍,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提升4.3倍,制氧机提升2.1倍,国产ECMO成功获批上市。实践再次证明,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的产品品种、强大的生产制造和配套能力为保障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应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是全力保障医疗物资稳定供应。密切跟踪各地疫情发展形势和达峰时间,强化供需对接,按需求紧迫程度合理确定医疗物资调拨数量和供应节奏。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发布1700余个中药协定处方,服务群众超过2700万人次;开展全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供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充分发挥中央医药企业主力军作用,强化重点医疗物资调配流通,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力发挥保通保畅作用,切实抓好涉疫产品通关与企业运输服务保障,确保高效运输配送。
目前,所有新冠治疗救治医疗物资产能充沛、库存充足,完全能够满足疫情防控医疗物资需求。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请问下一步如何在统筹农村疫情防控基础上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工作?谢谢。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毛德智
谢谢您的提问。民以食为天。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事关14亿多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三年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紧盯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制定下发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方案,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和手段,来抓紧抓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这三年来,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下一步,将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底线任务,继续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重点是三个方面:
一是全力抓好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坚持 “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力扩种大豆油料,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多油并举扩面积增产量。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合理区域,防止生产出现大起大落。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要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同时要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也要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
三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粮食生产的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农业先进技术集成创新平台。特别是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一些新品种。同时还要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特别是要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的小型机械以及园艺机械。另外,要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大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谢谢。
光明日报社记者
三年的抗疫是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一个集中的考验,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请问接下来对可能发生的其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考虑和安排?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新冠疫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应急的重要性,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可以说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努力,我们公共卫生的应急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在应对历次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当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平急结合、系统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已经下发了“十四五”期间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规划,我们将以规划为指引,指导各地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应急的指挥体系。明确医疗应急各部门各机构、各环节的职责,推动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国家医疗救援力量的调动与支援机制的建设。建设国家、省、市、县立体化的医疗应急指挥调度的信息系统,做到指令传递快、系统反应有序、基层执行有力。
二是要推进医疗应急救治基地的建设。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针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故灾难等几大类的突发事件建设医疗应急演训基地,提高在多场景情形下的医疗应急的处置能力。此外在全国有工作基础的地区,要建设和布局国家的中毒救治研究中心,继续推进核辐射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构建紧急医学救援的核心支撑。
三是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进行提质扩容。目前,我们全国一共有国家级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40支,分为综合救援、中毒事件的救治和核辐射事件救治三类。为进一步做好做好重大疫情救治和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在全国增设20支左右的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的队伍,负责重大疫情的救治和区域内全国范围内的支援。同时,提升紧急医学救援的装备水平,特别是加强重症救治的能力。此外,我们还要推进省、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满足各种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和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处置的需求。通过全方位的提升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能力,形成我们紧急医学救援的中坚力量。
总之,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提升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收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大批量伤病员的救治和突发事件快速医疗应急处置的能力和反应。建立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的水平,同时也要发挥我国在全球紧急医学救援中的作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粮油肉蛋菜等生活物资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疫情期间更加受到关注。总体来看,全国生活物资供应保障比较良好。请问三年多以来,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工作有哪些经验和启示?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 许正斌
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要同步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生活物资保障组牵头作用,会同各成员单位,坚持全面监测调度,系统谋划研究,积极指导协调,狠抓落地落实,统筹做好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有效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需要。
回顾新冠疫情三年以来,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取得的成效,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句话:一是供应充足。刚才农业农村部毛德智先生也讲了,这几年全国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增长,粮食连年丰收,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731亿斤,创历史新高;蔬菜种植面积3.3亿亩以上,产量8亿吨左右;畜产品生产发展势头良好,肉类和奶类产量创历史新高。二是价格平稳。三年来,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涨幅均在合理区间。全国大米、面粉价格平稳运行,没有出现明显波动,食用油价格稳中小幅上升,猪肉、鸡蛋价格总体呈现周期性、季节性波动。
上述成效的取得,是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结果,是认真全面做好相关保障工作的成果。总结和归纳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生活物资量足价稳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确保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门设立生活物资保障组,每到疫情防控形势趋紧以及重要的时点、重大的活动之前,都要对统筹生活物资保障各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二是生活物资量足价稳得益于保障机制高效协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各成员单位,围绕保供稳价的共同目标,紧盯生活物资保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压实责任,分工合作,高效协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和每日调度管理,全力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全流程、各环节工作,形成了跨部门的强大工作合力。加强与省级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机制沟通衔接,畅通上下联动渠道,及时了解各地保供稳价工作动态,督促指导地方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工作。省级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机制也迅速响应,主动担当,多措并举抓实抓细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同时,我们还注重经验总结,出台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构筑起保供稳价的长效机制。
三是生活物资量足价稳得益于始终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全面监测研判,每日监测全国36个大中城市200余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40余家大型连锁超市,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交易量,每日会商研判全国生活物资生产供应、市场价格、政府储备、商业库存包括绿通车数量等,及时掌握研判个别地方短时出现的集中采购等市场异常波动情况。坚持重点指导协调,聚焦疫情重点地区和重要民生商品种类,第一时间指导地方启动保障工作机制,加强供需对接联系,并且迅速响应地方需求,及时协调组织货源和运输保障。
四是生活物资量足价稳得益于应急保供能力提升。着眼储备、调运、配送等环节,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着力加强生活物资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加强成品粮油储备,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以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提升到了15天以上。充分发挥大型商业企业、大型物流公司的主渠道作用,确定1800余家重点保供企业。指导各地提前谋划建设应急物资中转站,优化完善运转预案,确保紧急状态下快速有效投用。指导疫情地区对重点保供企业“快封快解”“应开尽开”,实行“专人、专车、专线、专管”闭环模式,推广一人一楼、一楼一群、一天一问、一送一接“四个一”等保供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末端配送,千方百计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谢谢。
中国国门时报记者
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外防输入一直都对疫情防控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三年口岸疫情防控对继续做好外防输入工作,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提供了哪些启示?谢谢。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 李政良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海关是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在三年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海关切实扛起口岸疫情防控的重大政治责任,为全国疫情防控贡献了海关的力量。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遵循。三年来,我们坚持口岸疫情防控海关必坚守,采取有史以来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共检疫入境人员1.6亿人次,检出新冠阳性8.2万例,监测检测进口冷链食品样本600余万个,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2000余个,坚决筑牢了口岸检疫防线,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是要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的口岸卫生公共体系。面对突发疫情,全国海关迅速建立起统一指挥、立体防控的三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并保持高效运转;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海关毫不动摇坚持总策略、总方针,全方位打造“人、物、环境”同防、多病同防、“水陆空”同防的三个同防体系;面对持续增大的外防输入压力,海关与外交、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民航、疾控等部门密切配合,打造了“境外—国门—家门”全链条联防联控闭环管理,有力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
三是继续锻造坚强有力、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海关三年口岸疫情防控是全国抗疫总体战阻击战重要组成部分,海关全体干部职工舍小家、顾大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1000余天,先后有379万人次、日均2.8万余名海关关员投身外防输入战线的最前沿。每天有3500多名关员身着防护服与病毒直接作战,最长的关员连续参加了28轮、长达823天的封闭管理,为牢牢守住外防输入的第一道关口担当尽责。
四是要不断推进科技赋能和现代化改革进程。三年的疫情防控中,海关持续加大科技支撑,不断提升智慧化水平,从健康申报小程序、“掌上海关”APP、“互联网+海关”,到智能核验分流机、远程测温流调仪、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在做好口岸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效缩短了旅客通关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改善了通关体验。
下一步,海关将继续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海关应有的贡献。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16号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要完善相关机制和举措,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请问在新阶段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中需要重点完善哪些机制和举措呢?谢谢。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毛德智
谢谢您的提问。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三年来,特别是去年12月份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聚焦关键节点,紧盯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干部下沉、医生下沉、医疗物品下沉,确保农村防疫见医、见药、见干部,遇到问题有人管,碰到困难有人帮,形成了一套符合规律、务实管用、平战结合的机制办法。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谋长远、补短板、强弱项,健全管长远、管根本,响应及时、执行高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能力,重点是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责任机制。发扬党管农村工作优良传统,推动各地完善“五级书记”责任体系,建强省统筹、市调度、县乡村抓落实的工作体系。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县乡村书记抓农村疫情防控责任清单,切实履行好属地责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实抓细新阶段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二是进一步聚焦农村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来完善包保联系、组织动员等工作机制。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中,各地动员大批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动员基层党员干部、网格员、村医和广大志愿者,开展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的包保联系,上门入户做好健康监测、送医送药等服务;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转诊转运,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人员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进一步以建强赋能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重点,进一步推动健全农村重点人群包保联系服务机制,强化对重点地区的支持保障,持续组织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
三是进一步推动各地统筹配置医疗资源,完善农村医疗救治体系机制。我国逐步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接下来,将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和中办国办刚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通过加快推动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等,来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推动建立健全县乡村统筹的医疗体系,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补上乡村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短板。谢谢。
新华社记者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了“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的生产保供?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 周健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和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总结经验做法,完善相关机制举措,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常态化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工作。继续坚持日调度机制,指导重点企业合理调整优化生产节奏,强化各类生产要素保障,指导企业保持规模化生产能力,确保随时响应突发需求。密切跟踪新型疫苗和药物上市进度,提前做好生产供应准备。
二是切实提升重点医疗物资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市场机制作用,创新组织动员模式,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弱项开展联合攻关。支持建设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突破绿色生产工艺,巩固化学原料药大规模制造优势。加强供需对接、精准投放等能力建设,补齐农村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一线医疗物资供应配送等方面短板弱项,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三是全面提升医疗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中央与地方应急联动,确保应急调拨及时高效,做到“全国一盘棋”。强化中央、地方、企业三级联动储备机制,提升抗风险能力,及时调整中央医药储备目录,支持各地医疗物资保障组完善生产收储、调运接收等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应急医药储备能力建设。
四是加快推动医药工业发展。乘势而上,深入落实“十四五”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医药工业强链补链稳链、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医药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和新型疫苗技术平台建设,满足应急研发和生产需求。谢谢。
中国三农发布记者
在我国农村地区地域比较广,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同时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一直以来都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三年来,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当中,从现在来看有哪些可以总结的经验?谢谢。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毛德智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刚才所说到的,农村地区地域广、老龄化程度也比较高,医疗资源又相对比较薄弱,针对这种特殊情况,为了切实做好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三年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抓紧抓好,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的工作。持续的优化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乡村治理体系作用,动员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织密筑牢农村疫情防控网,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生理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应该说这方面值得总结和坚持的做法也不少,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一是健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根据不同阶段疫情防控要求,及时优化工作机制,加强部署安排,指导各地因时因势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去年12月份,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同有关部门组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聚焦“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发挥责任落实、政策协同、基层动员方面作用,强化调研督导,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扎实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各地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3180个,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二是压紧压实“五级书记”防控责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像脱贫攻坚那样,‘五级书记’抓农村防控”的重要指示,推动各地建立健全“五级书记”责任体系,建强省统筹、市调度、县乡村抓落实的工作体系。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战斗力,组织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仅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就动员370多万名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以及广大志愿者,坚守一线开展疫情防控。
三是着力加强重点人群包保联系服务。聚焦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和关键节点,建立了全国农村地区涉疫信息报送体系,在监测摸清重点人群基础上,组织1656.14万名包保人员联系来开展包保联系服务。同时,加强对偏远山区、牧区、林区、海岛等“三区一岛”的农村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组织做好巡诊服务和重症患者就诊转运衔接等工作。
四是推动补齐疫情防控短板弱项。积极应对农村地区医疗物资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紧缺等问题,多渠道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对农村地区医疗物资调拨配送和精准投放。为全国每个村卫生室免费配备指夹式血氧仪,每个乡镇卫生院免费配备制氧机,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万余家乡村敬老院都捐赠了防疫物资。指导各地下沉医务人员99.43万人次,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救治能力;组织动员志愿人员211万人、预备社会转运车辆78万辆,确保病患能够及时转诊。
五是强化宣传教育和移风易俗。指导各地通过大喇叭、微信群、明白纸、小视频等等这些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疫知识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防疫意识和能力,引导农民群众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指导各地摸排返乡人员、适当管控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倡导红事、白事简办和缓办。仅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排查返乡人员达到了8900多万人,引导管理各类聚集性活动达到15.06万次。
应该说,三年来的农村疫情防控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疫情防控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凝聚各方力量群防群控协同作战,是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制胜法宝;坚持健全机制、压实责任、补齐短板、强化教育引导,是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宝贵经验,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农村急难险重问题拓展了思路、提供了方案。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学校农村机构是重点地区,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请问如何保障这些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医疗物资需求?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 周健
谢谢您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学校、农村地区等重点机构、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此做出了专门的安排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各地医疗物资保障组迅速行动,加强对接,确保重点人群就医用药需求得到优先保障、有力保障。
一是全面开展摸底研判。梳理汇总全国养老机构、学校、农村地区的用药需求,形成重点医疗物资需求清单,予以重点保障,确保了重点人群就医用药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和资源对接。对全国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精神卫生机构以及学校急需的防疫物资进行专题调度保障,通过组织企业捐赠点对点供应等形式,全面快速满足。重点加大农村地区医疗物资保障的力度,全国乡镇卫生院指氧仪和“解热、止咳、中药”三类药品基本配备到位。
三是开展网络平台精准投放。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作用,组织开展线上供需对接活动,近900家生产企业和1600余家流通企业成功对接;推动开展医疗物资精准投放,提升末端配送效率,累计投放药品1.62亿份,惠及7685万人,其中县以下地区占比超70%。
经各方努力,全国1.6万家养老机构、198家儿童福利机构、224家精神卫生机构、各地学校以及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所需的医疗物资均得到及时足量满足。
下一步,我们将常态化做好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及时满足重点机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医疗物资需求。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时间关系,我们最后再提两个问题,请继续提问。
健康报记者
我们知道,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新冠死亡率一直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诊疗方案也从第一版修订到第十版,请问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如何随着对病毒和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而优化调整的?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诊疗方案对于保证和提高临床治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水平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及时总结疾病的特点和规律,持续跟踪病毒变异的情况,因时因势不断调整诊疗方案,为临床救治提供科学的指导和遵循。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先后制定了十版诊疗方案和四版重症诊疗方案。在诊疗方案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关口前移,加强轻症早期介入和重症早期预警,研究制定了重症预警指标,并纳入诊疗方案,使得我们有重症风险的患者能够始终在医务人员的监护下进行救治。我们始终坚持重症患者的多学科诊疗,注重新冠病毒感染和基础性疾病综合的诊治。我们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的过程当中的独特作用,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使我国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
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优化调整是基于我们对疾病的科学认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防控能力的不断增强和病毒的不断变异。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体现:
一是体现了对病毒从未知到加深认识的过程。新冠疫情作为新发传染病,在临床实践当中,我们是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逐步了解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致病力、传播途径等特点,不断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并及时归纳总结,将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完善到诊疗方案当中。
二是体现了不断总结和优化临床的诊断技术和策略的过程。基于实验室检测技术和能力的增强,我们在短时间内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并快速的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及时将核酸检测作为诊断的重要标准纳入诊疗方案。随着抗原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将抗原检测结果作为诊断依据,不断完善到诊疗方案当中,医务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对疾病进行诊断。
三是体现了科研技术成果不断运用的过程。一方面,我们不断研究总结临床救治的经验,将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纳入到诊疗方案当中,比如康复期患者的血浆以及由低效价的康复期血浆提炼出来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我们积极探索,把它纳入到诊疗方案当中,指导临床的使用。比如说俯卧位治疗经验的总结推广、抗凝治疗的普遍推行,以及抗生素和激素的规范应用,包括气道管理、气管插管、给氧治疗以及ECMO使用的时机等等,这些临床诊疗经验不断完善到诊疗方案当中。另外一方面,随着抗病毒小分子药物的获批上市,我们及时将相关的药物纳入到诊疗方案当中,丰富治疗的手段。此外,基于对病毒核酸CT值和传染性的深入研究,我们及时调整了出院标准,从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调整为两次核酸检测CT值大于35,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
四是体现了诊疗策略随着病毒不断变异,致病力和临床特点的逐步变化而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病毒从早期的阿尔法、贝塔、伽马到后来的德尔塔、奥密克戎,病毒不断变异,收治的策略也在随之进行优化和调整。从早期全部在定点医院集中隔离治疗,到后来病毒的毒力逐步减弱,轻症患者比例大幅度增加以后,我们将患者分类收治在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等不同功能定位的医院当中,有效的统筹了新冠患者的救治和正常医疗服务保障。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乙类乙管”过程当中,我们进一步优化收治策略,诊疗方案当中取消了集中隔离收治的要求,多数患者可以选择居家治疗,医院更多的医疗资源用于重症患者的救治。可以说,在十版诊疗方案的不断优化过程当中,也凝聚了我们全社会广大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当中经验,以及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化,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和调整治疗的策略和相应的诊疗手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总结和完善诊疗方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地变异,请问当前海关外防输入工作的重点是什么?谢谢。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 李政良
谢谢您的提问。当前,全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国际航班逐渐恢复、边境口岸陆续开通、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人员往来,新冠变异毒株和其他传染病输入的风险有增无减,外防输入仍然面临考验、挑战和压力。对此,海关将密切关注全球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全球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提升重大疫情早发现早处置能力,做到“研判更精准、响应更迅速、措施更有力”。同时,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海关联合疾控部门持续开展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变异监测,自1月8日“乙类乙管”以来,截至2月26日,海关已累计检出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变异毒株30种,检出国内首例XBB.1.9、XBB.1.9.1和XBL等变异毒株。
二是调整优化口岸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持科学防控,强化“水、陆、空”同防,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将入境人员行前48小时内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纳入海关健康申报内容。在口岸,通过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变异毒株监测等措施有效排查入出境人员涉疫风险,对于检疫发现异常人员严格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措施,坚决筑牢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
三是持续做好“多病同防”。当前,国际上霍乱、黄热病、埃博拉病毒病、拉沙热等传染病疫情频发,2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海关将持续加强境外传染病疫情的风险监测和分析研判,强化联防联控,在严格落实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措施的同时,严防其他各类传染病的跨境传播。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几位嘉宾为我们介绍了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的有关情况,再次的感谢各位。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