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2020年第4期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 2020-04-27 16:56

福建省发挥县域医共体整合融通优势

抓实抓细抓准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

 

  近年来,我省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县域综合医改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构再造。新冠疫情发生后,我省充分发挥医共体整合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势作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迅速响应、协同作战的要求,着力夯实基础、突出关口前移,切实在更实、更细、更准上下功夫,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和县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下好防控救治“一盘棋”

  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下放政府办医权限和打破成员单位原有壁垒,建立起“集团化管理、一体化经营、连续式服务”的运行新机制,打造服务、责任、利益和管理共同体。在备战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县域医共体呈现出集结迅速、力量集中、业务融合等特点,医共体运作模式快速转换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整体作战的防控救治网络,可概括为“七统一”。一是统一指挥协调。打破以往医疗机构单兵作战局面,由医共体统一领导和指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牵头医院统一制定相关制度、方案、流程图和宣传材料等,有效减轻基层负担。二是统一业务培训。医共体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制定细化诊疗操作规程,便于对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统一进行专题培训、应急演练和日常指导。三是统一资源调度。由医共体统一采购、调配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确保紧缺物资用在刀刃上,确保乡村一线医护人员得到有效防护。统一投放技术力量,县乡之间和重点领域之间医护人员得到均衡配备,实现医疗机构相互支援、医务人员合理轮休。四是统一疫情管控。县级指挥部、医共体牵头医院、乡镇分院、乡村医生等建立顺畅信息传递机制,各分院每日将预检分诊人次、门诊输液人次、住院人次、随访人次、重点地区返回人员等情况向牵头医院直接报告,便于及时掌握防控动态,疫情信息上传下达更加顺畅快捷。五是统一分类救治。根据疫情态势将确诊患者转至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他患者留在乡镇分院或分流到其他医疗机构,避免各类患者扎堆导致交叉感染。六是统一督促检查。牵头医院不定期组织人员前往乡村两级督查,指导乡镇分院规范患者接诊、预检分诊、安全防护和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七是统一医保预付。医共体对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医疗费用,及时通知成员单位严格按要求落实,确保医疗救治与结算服务顺畅开展。

  二、建立疫情网格管理机制,下沉基层担当“守门人”

  实行网格化管理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基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小单位”融入医共体“大集体”之后,成为抗疫一线的重要战斗堡垒,有效发挥疫情防控“排头兵”和群众健康“守门人”作用。一是合理安排医共体内医生下沉基层执业,保障疫情防控与医疗服务两不误。疫情防控期间,医共体统筹安排各乡镇分院医务人员下沉到村(居),与乡村医生共同组成居家医学观察服务团队,加强疫区返回人员等的健康管理;同时,为缓解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就诊难题,牵头医院安排医生下沉到乡镇分院坐诊,有效减少各类病人流动聚集。如龙岩市武平县医共体牵头医院组建3支应急医疗梯队,共有医生153人、护士450人,其中下派基层一线服务医生50人、护士200人。二是推行医共体内分片服务与急慢分治,防范患者交叉感染。对县域实行划片管理,畅通发热门诊就诊渠道,对未设发热门诊的乡镇分院预检分诊出的发热病人,按照距离最短、接触人员最少的原则,将患者就近转运至附近分院发热门诊就诊。充分发挥乡镇分院家庭医生团队作用,将慢性病人引导到乡镇治疗,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长处方视病情延长到3个月左右,就近满足群众日常医疗服务需求;对互联网处方用药实行线上线下相同的医保支付标准,将“互联网医院复诊诊查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且不设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合理引导参保人员通过互联网医院线上就诊。三是医共体下沉企业协助抗疫,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省里专门出台《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用工服务导则》,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一站式健康服务。如仅泉州市德化县总医院就组织乡镇分院成立了38支、111名医务人员的服务队,主动对接辖区276家企业,当好企业疫情防控“三大员”(健康管理员、防控指导员、医疗联络员),保障企业顺利复产复工。

  三、探索“防治保”深度融合,关口前移助力“大健康”

  县域医共体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推动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医疗保障等紧密联动,增强工作合力。一方面,强化医共体公共卫生职责,探索推动疾控机构与医共体融合发展。如三明市在总医院(医共体)内专设公共卫生科的基础上,出台实施市疾控中心综合改革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医防融合领导小组,推进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业务培训、监测报告等“三个融合”。另一方面,落实医疗保障责任,推进健保融合。全省41个县域医共体均建立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机制,疫情期间,还出台实施对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特殊医疗保障、财政兜底政策,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实行“网上办”“电话办”“邮寄办”等非接触式医保业务办理,其中省本级“不见面”服务率达88.51%。三明等地还将医保服务窗口延伸到医共体,贴近群众提供医保政策咨询、协助办理转诊和转院手续、落实医保政策等服务。

  四、积极发挥信息支撑作用,拓展卫生健康“云服务”

  医共体依托县域医学影像、远程诊断、检验等技术中心,积极开展“非接触”式远程卫生健康服务,促进线上线下闭环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并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一是利用远程医疗技术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县域医共体通过影像会诊平台帮助乡镇分院进行普通胸片的识别,提供会诊意见,指导进一步处置;并开通与省、市定点医院的远程视频会诊系统,使患者诊断救治更加及时、便捷。二是依托区域医疗信息化集成平台助力抗疫。福州市等地整合业务数据资源,推进县乡村三级联动,引入AI语音疫情普查跟踪系统,由AI机器人发起不间断电话外呼,跟踪居民健康情况,并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和线上咨询服务,引导居民参与疫情防控。三是推广八闽健康码等信息化应用。医疗机构通过引导患者扫描医院公众号,协助做好来院登记、个人行程轨迹申报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成员单位分层分级开展实时督导,做到培训考核全覆盖。

  五、提升县域服务能力,掌握疫情常态化防控“主动权”

  省委、省政府坚持疫情防控和深化医改“两不误”,出台实施了深化医改“1+8”政策文件,将完善医疗卫生长效投入机制作为当前医改十项重点任务之一,统筹利用世行贷款医改促进项目等资金,重点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参照国家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推进县域医疗“三大平台”、“六大中心”、核心专科、薄弱学科以及手术室建设,增强县级医院人才、技术、学科等核心能力,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构建重大疫情常态化防控和救治体系打好基础。目前,全省69个县(市、区)依托县级综合医院共建成33个县域消毒供应中心、32个县域临床检验中心、39个县域病理检查中心、57个县域心电诊断中心、47个县域影像诊断中心、32个县域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全省完成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所达到11063个、占92.82%,其中已开通城乡居民医保服务终端4560个、占41.42%,漳州等地已实行医保服务“村村通”。

  当前,各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下一阶段,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完善政策机制,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进一步织密筑牢县域疫情防控救治网络,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附件下载: